在翻译硕士(MTI)考试中,上海财经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因其鲜明的财经与商务导向备受关注。其试题既要求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又需考生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术语与逻辑有深刻理解。本文将基于2023年上财笔译真题的典型题型,剖析翻译难点背后的语言学与跨学科挑战,并结合备考策略,为考生提供兼具理论支撑与实践价值的解析。

一、词汇层面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2023上财笔译真题解析:翻译难点与应对策略剖析

翻译的核心是“词义精准”,而上财笔译试题中高频出现的财经术语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考生的“拦路虎”。例如,2023年真题中出现的“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s”(经受高温)与“ceramics”(陶瓷制品)等表述,既涉及专业领域,又需结合语境灵活处理。

1. 术语翻译的精确性

  • 难点:财经文本中的术语(如“monetary policy”“equity financing”)若直译易失准,需结合中文经济语境调整。例如,“equity”在金融领域常译为“股权”而非“公平”。
  • 策略:建立分领域术语库,通过《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外刊积累高频词汇,并对比中英文经济类教材中的表述差异。
  • 2. 文化负载词的语境适配

  • 难点:如真题中“happy endings”(圆满结局)需避免直译为“快乐结局”,而应结合中文表达习惯调整为“大团圆结局”。
  • 策略:借助平行文本(如双语财报、商务合同)分析文化差异对词义的影响,培养“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思维。
  • 二、句法结构的复杂性与拆解技巧

    上财试题中频繁出现的长难句被动语态,要求考生具备快速解构与重组信息的能力。以2023年真题为例,某英译汉段落包含长达50词的复合句,嵌套多重从句与状语结构,考验逻辑梳理能力。

    1. 长难句的逻辑分层

  • 难点:如“Products which are made from dirts and are high temperatures are known as ceramics”一句,需识别核心主干(主系表结构)与修饰成分(定语从句),避免译文冗长。
  • 策略:采用“分译法”拆分句子,例如将定语从句转为独立短句:“产品由泥土制成,经过高温处理,这类制品被称为陶器。”
  • 2. 被动语态的功能转换

  • 难点:英文被动句(如“It is estimated that…”)在中文中需转换为主动表述,或添加隐性主语(如“据估计……”)。
  • 策略:掌握被动句的四种汉译模式(保留被动、转为主动、无主句、添加主语),通过真题例句对比强化语感。
  • 三、语篇连贯与文体风格的适配

    翻译不仅是词汇与句子的堆砌,更需实现语篇逻辑连贯文体风格统一。2023年真题中,商务信函翻译要求兼顾正式性与交际功能,而文学类文本则需保留原文修辞色彩。

    1. 逻辑衔接手段的显化

  • 难点:英文多依赖代词与连词衔接,中文则倾向通过意合实现连贯。例如,真题中“they find most meals unexciting”需补充逻辑关联词(如“尽管菜品种类丰富,他们仍觉得……”)。
  • 策略:使用“增译法”补充隐含逻辑关系,例如添加“因此”“然而”等连接词,确保中文行文流畅。
  • 2. 文体风格的识别与再现

  • 难点:财经文本要求严谨简洁,文学翻译需保留比喻、排比等修辞。例如,真题中“a slow life”若译为“慢节奏生活”比直译“缓慢生活”更符合中文表达。
  • 策略:分类练习不同文体(如合同、散文、新闻),对比同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处理方式,例如“investment”在商务文本中译为“投资”,在文学语境中可能需调整为“投入”。
  • 四、跨学科知识与百科素养的整合

    上财笔译试题的财经特色要求考生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2023年百科知识部分涉及“一带一路”“宏观经济政策”等概念,直接关联翻译文本的背景理解。

    1. 专业背景知识的积累

  • 难点:缺乏财经常识可能导致误译,例如将“liquidity”(流动性)错误理解为“液体”。
  • 策略:系统学习《经济学原理》《货币金融学》等教材的核心概念,关注财政部、央行发布的政策文件英文版。
  • 2. 百科知识的应用转化

  • 难点:真题中要求解释“陶瓷制作工艺”等术语,需将百科知识转化为简洁的译文注释。
  • 策略:建立“概念卡片”,记录高频考点(如历史事件、科技名词)的定义与双语对照,例如“Renaissance”(文艺复兴)的释义与关联人物。
  • 五、备考策略的系统化构建

    1. 分阶段强化训练

  • 基础阶段(3-6月):专注语法纠错与词汇拓展,使用《专八改错》与《GRE核心词汇》夯实基础。
  • 强化阶段(7-9月):针对财经文本进行专项翻译,参考《韩刚90天攻克二级笔译》学习专业表述。
  • 冲刺阶段(10-12月):模拟考场环境限时训练,分析上财历年真题的命题趋势。
  • 2. 多维资源整合

  • 外刊精读(如《哈佛商业评论》)提升语感,白皮书双语对照学习术语。
  • 参与翻译工作坊或线上社群,通过互评译文发现盲点。
  • 上财笔译考试的本质,是语言能力、专业素养与思维灵活性的三重考核。考生需突破“字对字翻译”的局限,在理解原文深层逻辑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跨学科的信息重构。唯有将系统性知识储备与针对性技巧训练相结合,方能在竞争激烈的考场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