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MBA)作为选拔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考试,其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始终是考生关注的焦点。2019年MBA联考真题作为近年来的经典样本,既体现了考试的核心要求,也为后续备考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从真题解析、高频考点提炼、备考策略优化三个维度展开,帮生系统化提升应试能力。
一、2019年MBA联考真题整体回顾与命题特点

1. 真题结构与分值分布
2019年MBA联考分为管理类综合能力(管综)与英语二两科。其中,管综(满分200分)包含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英语二(满分100分)则侧重阅读、翻译与写作能力。
2. 命题趋势与核心特点
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几何、代数、概率占比均衡,如几何题中涉及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分析,代数题强调方程与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逻辑:以论证推理和形式逻辑为主,例如2019年真题中出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假言命题推理分析低质量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侧重逻辑漏洞识别(如概念混淆、因果倒置),论说文则强调结构化论述能力,需结合案例与理论展开。
英语二:阅读题材涵盖经济、社会、科技领域,要求考生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并理解长难句结构。
二、高频考点与解题技巧精析
1. 数学高频考点与突破方法
几何与代数:圆方程、直线斜率、二次函数极值问题是重点。例如2019年真题中“圆C与圆关于某轴对称”的题目,需掌握坐标系变换与方程推导。
概率与排列组合:常考题型包括事件独立性与组合优化,需熟练运用排列公式及条件概率计算。
解题技巧:通过代入法(如特殊值验证)和图形结合法(绘制几何图形辅助分析)提升效率。
2. 逻辑推理核心题型与策略
形式逻辑:重点关注假言命题(如“如果A则B”的逆否命题)和联言/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论证逻辑:需识别论证结构中的漏洞,例如2019年真题中“低质量产能必然过剩”的推理,需指出其忽略市场需求动态变化的逻辑缺陷。
综合推理:通过分步骤排除法解决复杂条件题,例如人物关系或时间排序类题目。
3. 写作高分框架与素材积累
论证有效性分析:采用“四段式”结构(总述+3个逻辑漏洞分析+总结),重点攻击“以偏概全”“不当类比”等常见错误。
论说文:推荐使用“总分总”结构,引入管理学理论(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增强说服力。例如2019年真题中“合作共赢”主题,可通过波音与空客的案例展开论述。
4. 英语二提分要点
阅读:掌握“关键词定位法”,优先完成细节题与主旨题,避免陷入生词困扰。
翻译与写作:积累高频模板句(如“The chart illustrates that...”),并通过真题翻译练习提升长难句处理能力。
三、科学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
1. 分阶段复习计划
基础阶段(3-6月):
数学:系统梳理公式与基础题型,完成章节练习题。
逻辑:学习形式逻辑规则,完成每日10题专项训练。
英语:每日背诵50-80个核心词汇,精读1篇真题阅读。
强化阶段(7-9月):
数学:重点突破高频难点(如概率与几何综合题),整理错题本。
写作:每周完成1篇论证有效性分析与1篇论说文,并寻求批改反馈。
逻辑:强化综合推理题型训练,控制单题耗时在2分钟内。
冲刺阶段(10-12月):
全科模考:每周至少1次模拟考试,严格计时以适应考场节奏。
真题精研:对近5年真题进行二刷三刷,分析命题规律与易错点。
2. 资源利用与效率提升
真题价值最大化:通过横向对比(如2018-2023年真题)识别重复考点,例如数学中的数列题与逻辑中的假言推理题。
工具辅助: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梳理知识框架,利用错题管理APP(如Anki)定期复习薄弱点。
3. 常见误区与应对建议
误区1:盲目刷题忽视总结
解决方案:每完成一套题后,花同等时间分析错因,并归类记录。
误区2:写作练习流于表面
解决方案:通过“列提纲法”训练审题与结构搭建能力,再逐步扩充内容。
四、总结与展望
2019年MBA联考真题不仅为考生提供了真实考场的命题样本,更揭示了管理类联考对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的核心要求。通过高频考点的精准突破与科学的阶段性规划,考生可显著提升备考效率。未来,随着考试形式的动态调整(如综合推理题占比上升),灵活性与实战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建议考生在扎实基础的注重模拟训练与策略优化,以应对更高层次的竞争挑战。
参考文献与资源推荐
真题下载:希赛网、四川大学MBA教育中心提供历年真题及解析。
备考工具:达立易考模考系统、Anki错题管理工具。
理论扩展:管理学经典著作《竞争战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增强论说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