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命题脉络,构建高效备考路径——2017考研政治选择题深度解析与策略

作为考研政治的核心模块,选择题不仅是分数的“半壁江山”,更是检验考生知识掌握与逻辑思维的关键环节。2017年考研政治选择题在延续传统命题规律的呈现出与时政热点深度融合、基础性与灵活性并重的新特点。本文将从高频考点梳理、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策略优化三个维度展开,为考生提供系统性解析与实用性建议。

一、高频考点解析:聚焦核心知识模块

2017考研政治选择题解析_高频考点与命题趋势深度剖析

2017年政治选择题的命题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法基)以及时政五大板块,其中以下内容为高频考点:

1. 马原:唯物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并重

  • 唯物论与辩证法:如2017年单选题第1题通过“人努力”与“天帮忙”的关系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体现对矛盾分析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灵活应用。
  • 政治经济学核心概念:如第3题通过计算生产价格考查剩余价值理论,第19题围绕资本原始积累途径展开,强调对“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等概念的深度理解。
  • 2. 毛中特:时政热点与基础理论结合

  •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试题,如分析题与选择题均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联。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客观题高频选项,强调理论与政策衔接。
  • 3. 史纲:历史事件与当代价值联动

  • 围绕中国建党95周年,试题突出“三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成就)的历史意义,如分析题通过历史事件映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 4. 思修法基:法治理念与道德实践融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题通过案例考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内涵,分析题则强调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的实践要求。
  • 法律基础:如第31题涉及宪法基本原则,要求考生区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
  • 5. 时政:年度重大事件与政策导向

  • G20峰会、“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建设等热点贯穿试题,如第15题以雾霾治理为背景,考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二、命题趋势剖析:稳中有变,突出能力导向

    2017年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大趋势:

    1. 时政化与基础性并重

    命题将基础知识嵌入社会热点,如“雾霾治理”既考查唯物论规律,又关联绿色发展理念。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既能掌握理论内核,又能灵活关联现实问题。

    2. 跨学科综合与细节考查并行

  • 跨学科整合:如第34题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认识论(真理与价值)与思修(职业道德)的交叉知识。
  • 细节甄别:选择题中易混淆概念(如“根本原因”在哲学中多指向“矛盾”或“生产力”)占比上升,考验考生对知识点的精准把握。
  • 3. 命题形式灵活化

  • 计算题与案例分析题增多:如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价格计算题,要求考生通过公式推导而非单纯记忆解题。
  • 负面词汇与干扰选项设计:试题中频繁出现“地缘政治工具”“新殖民主义”等错误表述,需通过排除法快速识别。
  • 三、备考策略优化:系统性与技巧性双轨并行

    1. 构建知识框架,强化核心考点

  • 模块化学习:按马原、毛中特等板块分类整理高频考点,如马原重点梳理“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及其现实应用。
  • 文献与政策关联:针对毛中特,结合《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经典文献,理解理论演变与政策背景。
  • 2. 注重时政积累与跨学科思维

  • 月度时政梳理:通过权威媒体(如《》)跟踪热点,建立“事件—理论—政策”三维分析模型。
  • 综合训练:模拟题需涵盖跨学科案例(如“工匠精神”关联思修与马原),培养多角度解题能力。
  • 3. 掌握答题技巧,提升应试效率

  • 关键词定位法:如题干出现“根本原因”,马哲题优先考虑“矛盾”或“生产力”,毛中特题则指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排除法进阶应用:针对干扰项,识别“绝对化表述”(如“彻底解决”“唯一途径”)和负面词汇(如“地缘政治工具”)。
  • 4. 模拟实战与错题复盘

  • 限时训练:每周完成1-2套真题模拟,严格把控时间(单选题1分钟/题,多选题2分钟/题)。
  • 错题分类归因:将错误分为“知识盲区”“审题偏差”“技巧不足”三类,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
  • 以规律为纲,以实践为径

    2017年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命题逻辑表明,单纯依赖“死记硬背”已难以应对灵活化的考查趋势。考生需以高频考点为基石,以命题规律为导航,通过系统性知识整合与策略性技巧训练,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跃升”的跨越。唯有将理论深度、时政敏感度与应试技巧有机结合,方能在竞争激烈的考场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