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核心科目,其命题规律与高频考点始终是考生关注的焦点。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在延续传统命题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热点问题的结合与分析能力的考查。本文将从高频考点解析与答题技巧两个维度展开,为考生提供系统性备考指导。
一、高频考点解析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
马原部分占据约24%的分值,其核心考点集中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017年真题中,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矛盾分析法成为高频命题点。例如,第17题通过“工匠精神”案例考查质量互变规律中“适度原则”的应用,强调考生需理解“度”的临界点及方法论意义。剩余价值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选择题中多次出现,要求考生掌握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及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中特)
毛中特部分占比30%,重点聚焦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7年真题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主观题核心考点。例如,分析题第35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论述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需从“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切入,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及内涵在多选题中多次出现,需注意“全面”涵盖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平衡。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
史纲部分以历史事件与文献著作为主要命题方向。2017年真题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献成为选择题高频考点,要求考生掌握其核心观点及历史意义。例如,多选题通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思想”考查《论持久战》中“持久战三阶段”理论,需结合“敌强我弱”与“正义性”的双重矛盾进行辨析。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法基)
思修法基部分突出对法律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2017年真题中,“工匠精神”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成为分析题重点,例如第37题以“尊重他人权利”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法律条文与社会案例,论述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性。法治思维与法律权威在选择题中占比显著,需注意“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概念的区分。
5. 时政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
时政部分紧扣年度热点,2017年真题涉及G20峰会、生态文明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例如,分析题第38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要求考生结合全球治理困境与中国方案,论述合作共赢的实践路径。备考时需关注重大国际会议、国内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的核心要点。
二、答题技巧精讲
1. 选择题:排除干扰与精准定位
选择题占50分,其难点在于干扰项设计。根据2017年真题特点,常见干扰类型包括:
技巧建议:
2. 分析题:结构化答题与材料结合
分析题需遵循“点—默—析”三段式结构:
时间分配:每道分析题控制在25分钟内,5分钟审题,15分钟作答,5分钟检查。
3. 高频文献与易混考点速记
三、备考策略与资源利用
1. 分阶段复习:
2. 真题与模拟题结合:
3. 工具辅助: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的命题趋势表明,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愈发重要。考生需以高频考点为核心,结合结构化答题技巧,形成“理论—实践—反馈”的闭环学习模式。唯有将扎实的基础与科学的策略相结合,方能在考场上实现从“知识积累”到“分数转化”的跨越。